天赋封开,杏花鸡香。鸡产将迎杏花鸡产业作为广东家禽业的腾飞佼佼者,在富民兴村、院士业即乡村振兴等方面展示出独特的齐聚资源优势。目前,广东杏花鸡种鸡存栏量达30万套,封开年产鸡苗3000万羽,杏花拥有广阔的鸡产将迎市场发展空间。
在广东省“12221”市场体系建设的腾飞指引下,为推动杏花鸡全产业链建设、院士业即助力杏花鸡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8月9日上午,广东封开杏花鸡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分享会盛大召开。本次交流分享会群英荟萃,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赵春江,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所长罗成龙等行业内顶尖专家学者、企业家们等齐聚封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副所长、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王刚主持大会,共同探讨新时代下杏花鸡的特色发展之路。
活动现场
数字赋能,打造数智化产业
广东家禽业经过几十年长足的发展,规模化、产业化都取得了良好态势,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智慧农业在家禽业发展过程中展示出了独特的发展潜力,通过数字技术的赋能,家禽业可以实现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决策智能化及质量标准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核心。”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表示,数字赋能杏花鸡产业,将会为农民铺好致富路,促进乡村振兴加速跑。因此,为适应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杏花鸡产业应围绕生产、流通、监管、服务四个方面进行数字化产业升级,从而提高生产效益。
北京农信互联集团董事长薛素文
“当前最大的机遇就是扎根实体经济,推动数实融合。”北京农信互联集团董事长薛素文指出,杏花鸡作为广东特色家禽产业,应积极建设区块链,实现生产智能化、交易在线化、服务平台化,不断提升杏花鸡产业链的数智竞争能力。未来,农牧企业将从自繁自养、公司+农户到平台化养殖,变万家禽场为一家,链接各方资源形成平台竞争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
为进一步提高畜禽的生产效率,更多的技术将跨领域为产业赋能。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指出,生物炭技术作为应对粮食、环境、能源危机的重要技术之一,目前已向畜牧业扩展。生物炭拥有强养分固持能力、强持水能力、能促进微生物繁殖等诸多优势,因此在畜禽饲粮、垫料、堆肥粪便中添加生物炭可以有效地改善畜禽肠道健康,促进其生长,并降低饲粮毒性。
巩固一产,强化种源和营养
育种一直是家禽业发展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经过无数专家和研发团队的努力,中国种业已取得了较大成效。2022年,中国作为家禽生产大国,肉鸡饲养量居世界第二,肉鸡出栏98.3亿只。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所长罗成龙
在品系育种时代,育种技术逐渐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转变。“黄羽肉鸡发展的关键在于做好自己,满足消费者。”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所长罗成龙指出,肉鸡育种应更注重健康、品质、效率和多元化等方面的研发改良,推动种源相关研究的成果转化。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黄淑坚
疫病防控也是家禽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黄淑坚表示,我国家禽业高致病性禽流感虽总体稳定,但呈现多点散发、内部分化严重等问题。 “生物安全+免疫接种+扑杀”是目前较为有效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策略,同时应加强人车物料和环境的消毒,加强流行病学监测,密切关注家禽健康动态。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习欠云
当前,人们越来越注重食物营养,契合消费者的需求成为家禽业的必然选择。然而,近年来饲料成本越来越高,约占养殖业总生产成本的70%,如何降本增效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习欠云通过不同的实验案例证明,饲料业应加大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力度;建立非常规饲料原料营养价值及精准数据库;建立无抗饲料下的替抗养殖关键技术和非常规饲料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积极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三产融合,发展预制菜,做强“土特产”
近年来,预制菜成餐饮消费“新宠”,2022年中国预制菜空间规模达到4196亿元。据悉,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在2023年突破5100亿元, 2026年将达到万亿规模,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丝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军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丝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军指出,预制菜产业之所以能够成为当前的行业风口,关键在于其串联起一二三产业,同时,拥有方便饮食、降本增效、安全且低损耗等多种优势。因此,从田间地头到销售端都能参与其中,家禽产业能够同台竞争,各有特色。
目前杏花鸡目前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升级、低端农业向中高端农业转化升级的初始阶段,二三产发展前景广阔,因此杏花鸡预制菜产业发展大有可为。
刘军认为,当前杏花鸡预制菜面临着诸多技术困境,产业化集中度低;高值化加工技术缺乏;缺乏相关的加工标准以及专用品种。因此,杏花鸡预制菜产业应立足杏花鸡的历史与特色,坚持安全、营养、方便、美味、绿色可持续发展;加强品质数据化、加工标准化、装备智能化和营养精准化;构建预制菜全产业链加工技术体系,创制多元化产品,提升产业综合效益。让杏花鸡的原汁原味留在全国各地,讲好广东“土特产”的饮食文化。
【记者】吴昊晖 实习生关铜瑶
【来源】南方农村报 南方+